半岛手机网页登录

首页 > 半岛手机网页登录

中广核技(000881)

来源:半岛手机网页登录    发布时间:2025-03-22 05:26:40   访问量:116 次

  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5,000万元至64,000万元。

  2024年,公司保持“A+”战略定力,经营管理、创新发展、改革攻坚等工作稳步开展,加速器、医疗健康业务取得积极进展。相较2023年,公司2024年亏损额有所减少,但受以下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预计净利润为负值,根本原因如下:1.公司持续深耕新材料业务市场,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但受产业周期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产品价格承压,毛利不及预期;2.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促进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培育的医疗健康、核环保、硅光电倍增器业务的基础建设、研发及业务推广等投入导致上述业务亏损;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公司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和减值测试,公司拟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9,000万元至42,000万元。

  2024年,公司保持“A+”战略定力,经营管理、创新发展、改革攻坚等工作稳步开展,加速器、医疗健康业务取得积极进展。相较2023年,公司2024年亏损额有所减少,但受以下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预计净利润为负值,主要原因见下:1.公司持续深耕新材料业务市场,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但受产业周期调整、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等影响,产品价格承压,毛利没有到达预期;2.公司逐步优化产业体系、大力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持续加大对培育的医疗健康、核环保、硅光电倍增器业务的基本的建设、研发及业务推广等投入导致上述业务亏损;3.根据公司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公司对各类资产做全面检查和减值测试,公司拟对有几率发生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预计2024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3067元至0.4442元。

  2024年,公司保持“A+”战略定力,经营管理、创新发展、改革攻坚等工作稳步开展,加速器、医疗健康业务取得积极进展。相较2023年,公司2024年亏损额有所减少,但受以下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预计净利润为负值,根本原因如下:1.公司持续深耕新材料业务市场,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但受产业周期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产品价格承压,毛利不及预期;2.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促进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培育的医疗健康、核环保、硅光电倍增器业务的基础建设、研发及业务推广等投入导致上述业务亏损;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公司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和减值测试,公司拟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1,000万元至14,500万元。

  公司坚持以“A+”战略为引领,积极延伸“A+”战略内涵,持续坚定不移做强做优产品研发与制造业务,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业务范围,以核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协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谋求更广阔的产业布局和更深入的产业技术研究。但受以下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1.新材料业务:公司持续深耕新材料业务市场,市场份额稳定,销量同比略有增长,但由于电缆、电信行业产品售价走低,公司产品毛利不及预期;2.医疗健康业务:该业务仍处于培育期,公司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国产化和自主化进程,目前尚未实现盈利;3.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业务:该业务处于市场引入及推广期,公司加大示范工程的推广力度,该业务预计发生亏损。

  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500万元至10,000万元。

  公司坚持以“A+”战略为引领,积极延伸“A+”战略内涵,持续坚定不移做强做优产品研发与制造业务,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业务范围,以核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协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谋求更广阔的产业布局和更深入的产业技术研究。但受以下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1.新材料业务:公司持续深耕新材料业务市场,市场份额稳定,销量同比略有增长,但由于电缆、电信行业产品售价走低,公司产品毛利不及预期;2.医疗健康业务:该业务仍处于培育期,公司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国产化和自主化进程,目前尚未实现盈利;3.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业务:该业务处于市场引入及推广期,公司加大示范工程的推广力度,该业务预计发生亏损。

  公司坚持以“A+”战略为引领,积极延伸“A+”战略内涵,持续坚定不移做强做优产品研发与制造业务,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业务范围,以核技术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协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谋求更广阔的产业布局和更深入的产业技术研究。但受以下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1.新材料业务:公司持续深耕新材料业务市场,市场份额稳定,销量同比略有增长,但由于电缆、电信行业产品售价走低,公司产品毛利不及预期;2.医疗健康业务:该业务仍处于培育期,公司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国产化和自主化进程,目前尚未实现盈利;3.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业务:该业务处于市场引入及推广期,公司加大示范工程的推广力度,该业务预计发生亏损。

  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7,227.28万元至97,942.36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净利润为负值,主要原因见下:1、航运业务船舶日均租金下滑50%,渔业成本上涨及贸易业务转型等影响,预计减少利润12,000万元至16,000万元。2、为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报告期内公司对“大连国合汇邦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连五洲成大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进行了破产清算,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预计减少利润9,500万元至13,000万元(其中净资产处置产生非经常性收益12,200万元至16,700万元,当期无法收回债权产生经常性损失22,000万元至30,000万元)。3、公司培育的医疗健康板块、核环保业务前景良好,但仍处于培育期,尚未产生经济效益,预计减少利润8,000万元至12,000万元。4、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公司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和减值测试,认为部分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公司拟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预计减少利润17,000万元至19,000万元。综合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2023年未能实现整体盈利。公司将在下阶段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提升资产质量;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落实重点科研项目,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7,760.4万元至78,146.42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净利润为负值,主要原因如下:1、航运业务船舶日均租金下滑50%,渔业成本上涨及贸易业务转型等影响,预计减少利润12,000万元至16,000万元。2、为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报告期内公司对“大连国合汇邦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连五洲成大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进行了破产清算,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预计减少利润9,500万元至13,000万元(其中净资产处置产生非经常性收益12,200万元至16,700万元,当期无法收回债权产生经常性损失22,000万元至30,000万元)。3、公司培育的医疗健康板块、核环保业务前景良好,但仍处于培育期,尚未产生经济效益,预计减少利润8,000万元至12,000万元。4、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公司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和减值测试,认为部分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公司拟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预计减少利润17,000万元至19,000万元。综合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2023年未能实现整体盈利。公司将在下阶段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提升资产质量;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落实重点科研项目,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预计2023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6109元至0.8266元。

  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净利润为负值,主要原因如下:1、航运业务船舶日均租金下滑50%,渔业成本上涨及贸易业务转型等影响,预计减少利润12,000万元至16,000万元。2、为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报告期内公司对“大连国合汇邦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连五洲成大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进行了破产清算,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预计减少利润9,500万元至13,000万元(其中净资产处置产生非经常性收益12,200万元至16,700万元,当期无法收回债权产生经常性损失22,000万元至30,000万元)。3、公司培育的医疗健康板块、核环保业务前景良好,但仍处于培育期,尚未产生经济效益,预计减少利润8,000万元至12,000万元。4、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公司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和减值测试,认为部分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公司拟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预计减少利润17,000万元至19,000万元。综合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2023年未能实现整体盈利。公司将在下阶段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提升资产质量;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落实重点科研项目,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9,500万元至13,500万元。

  2023年上半年,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导致船舶租金下滑,远洋运输业务收入没有到达预期;另因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导致新材料业务售价下跌,利润空间收窄;加速器与辐照业务受下游客户业务增长放缓的影响,订单验收进度相对延缓。综上原因,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000万元至9,500万元。

  2023年上半年,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导致船舶租金下滑,远洋运输业务收入不及预期;另因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导致新材料业务售价下跌,利润空间收窄;加速器与辐照业务受下游客户业务增长放缓的影响,订单验收进度相对延缓。综上原因,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2023年上半年,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导致船舶租金下滑,远洋运输业务收入不及预期;另因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导致新材料业务售价下跌,利润空间收窄;加速器与辐照业务受下游客户业务增长放缓的影响,订单验收进度相对延缓。综上原因,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预计2021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900万元至2,8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0.55%至145.02%。

  2021年一季度,预计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0万元至2,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55%至145.02%,主要原因有:在新材料领域,一季度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小,销量同比有所增加,另外公司积极推进产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毛利率的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整体毛利有所提升;一季度航运市场需求增加,波罗的海干散货船运BDI指数上涨,公司船型日租金增长,主营业务为国际远洋运输的子公司新加坡大新控股有限公司扭亏为盈;一季度收到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6,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属于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本期直接计入其他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2021年一季度,预计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0万元至2,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55%至145.02%,主要原因有:在新材料领域,一季度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小,销量同比有所增加,另外公司积极推进产品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毛利率的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整体毛利有所提升;一季度航运市场需求增加,波罗的海干散货船运BDI指数上涨,公司船型日租金增长,主营业务为国际远洋运输的子公司新加坡大新控股有限公司扭亏为盈;一季度收到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6,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属于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本期直接计入其他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4,000万元至3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3.73%至192.16%。

  2020年度,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33.73%–192.16%,主要原因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并取得一定成效,新材料和新产品投放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利润增长;加速器业务销售同比增长;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深化成本控制,压减非生产性支出,提质增效。

  预计2020年1-12月每股盈利盈利:0.2539元至0.3173元。

  2020年度,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33.73%–192.16%,根本原因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并取得一定成效,新材料和新产品投放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利润增长;加速器业务销售同比增长;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深化成本控制,压减非生产性支出,提质增效。

  预计2020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4,904.21万元至27,404.21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29.37%至262.44%。

  报告期内,公司落实A+战略,保持战略定力,新产业、新材料加快布局,电子束治污技术正在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发泡材料已完成小试生产,核医学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已取得质子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许可,辐照站点正快速布局等,公司正形成完善的核技术产业布局,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2020年1月至9月份,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29.37%–262.44%,根本原因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并取得一定成效,新材料和新产品投放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利润增长;加速器业务销售同比增长;公司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同时深化成本控制,压减非生产性支出,提质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落实A+战略,保持战略定力,新产业、新材料加快布局,电子束治污技术正在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发泡材料已完成小试生产,核医学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已取得质子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许可,辐照站点正快速布局等,公司正形成完善的核技术产业布局,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2020年1月至9月份,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29.37%–262.44%,根本原因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并取得一定成效,新材料和新产品投放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利润增长;加速器业务销售同比增长;公司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同时深化成本控制,压减非生产性支出,提质增效。

  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7,000万元至2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59.47%至365.19%。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公司自第二季度已逐步实现全面复产复工,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国内市场逐渐好转、国际航运市场开始复苏;同时,公司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和新产品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产品投放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利润增长。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公司自第二季度已逐步实现全面复产复工,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国内市场逐渐好转、国际航运市场开始复苏;同时,公司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和新产品取得了突破并实现产品投放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利润增长。

  预计2020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000万元至8,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440.2%至553.59%。

  报告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企业复工时间延迟,物流及人员流动受限,下游需求下降,公司各业务板块订单减少,随着国外疫情爆发,航运业务也受到影响,公司整体收入及利润下降。3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公司已实现全面复产复工,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报告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企业复工时间延迟,物流及人员流动受限,下游需求下降,公司各业务板块订单减少,随着国外疫情爆发,航运业务也受到影响,公司整体收入及利润下降。3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公司已实现全面复产复工,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预计2019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000万元至13,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9.34%至71.85%。

  本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1、改性高新材料业务销售量略有增加,但受到下游电线电缆行业去产能、光通信行业增速放缓的影响,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造成销售价格下降;2、辐照加工业务受到光伏行业政策影响,导致订单量减少,造成收入及利润的下降;3、加速器业务受到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国内销售受到较大影响。

  预计2019年1-12月每股盈利盈利:0.0952元至0.1375元。

  本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根本原因:1、改性高新材料业务销售量略有增加,但受到下游电线电缆行业去产能、光通信行业增速放缓的影响,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造成销售价格下降;2、辐照加工业务受到光伏行业政策影响,导致订单量减少,造成收入及利润的下降;3、加速器业务受到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国内销售受到较大影响。

  预计2019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000万元至8,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7.58%至62.88%。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1、改性高新材料业务受到下游电线电缆行业去产能、光通信行业增速放缓的影响,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造成销量及销售价格下降;2、辐照加工业务受到光伏行业政策影响,导致订单量减少,造成收入及利润的下降;3、加速器业务受到国内经济形势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导致国内及出口销售受到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公司收入及利润下降。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1、改性高新材料业务受到下游电线电缆行业去产能、光通信行业增速放缓的影响,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造成销量及销售价格下降;2、辐照加工业务受到光伏行业政策影响,导致订单量减少,造成收入及利润的下降;3、加速器业务受到国内经济形势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导致国内及出口销售受到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公司收入及利润下降。

  预计2019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500万元至6,5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43.41%至60.82%。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1、改性高新材料业务受到下游电线电缆行业去产能、光通信行业增速放缓的影响,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造成销量及销售价格下降;2、辐照加工业务受到光伏行业政策影响,导致订单量减少,造成收入及利润的下降。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1、改性高新材料业务受到下游电线电缆行业去产能、光通信行业增速放缓的影响,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造成销量及销售价格下降;2、辐照加工业务受到光伏行业政策影响,导致订单量减少,造成收入及利润的下降。

  预计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500万元-24,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0.99%-9.97%。

  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前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公司2016年底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购入资产盈利状况良好,使公司业绩大幅改善。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后上年同期增加的根本原因有:(1)随着国家监管要求的提高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以及辐照行业加速整合,公司加速器及辐照加工业务收入继续稳步增加,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高新材料业务受到国家“三去一降一补”及环保要求提高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公司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和整合力度,实现了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前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公司2016年底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购入资产盈利状况良好,使公司业绩大幅改善。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后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1)随着国家监管要求的提高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以及辐照行业加速整合,公司加速器及辐照加工业务收入继续稳步增加,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高新材料业务受到国家“三去一降一补”及环保要求提高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公司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和整合力度,实现了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

  预计2017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3,500万元-16,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5%-26.17%。

  2017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前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2016年底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购入资产盈利状况良好,使公司业绩大幅改善。2017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后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国家监管要求的提高及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公司加速器及辐照加工业务收入进一步稳步增加;另一方面高新材料业务销量同比大幅增加,虽然受到一季度原材料上涨因素的不利影响,二季度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业绩出现好转。

  2017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前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2016年底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购入资产盈利状况良好,使公司业绩大幅改善。2017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后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国家监管要求的提高及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公司加速器及辐照加工业务收入进一步稳步增加;另一方面高新材料业务销量同比大幅增加,虽然受到一季度原材料上涨因素的不利影响,二季度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业绩出现好转。

  预计2017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500万元-4,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70%-26.65%

  2017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前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2016年底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购入资产盈利状况良好,使公司业绩大幅改善。2017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后上年同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底及2017年初改性高分子材料板块原材料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而公司改性高分子材料板块产品售价上调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导致本报告期净利润比上年同期降低。

  预计2017年1-3月每股盈利盈利:约 0.0332元/股-0.0426元/股

  2017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前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公司2016年底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购入资产盈利状况良好,使公司业绩大幅改善。2017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重组后上年同期减少的根本原因是2016年底及2017年初改性高分子材料板块原材料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而公司改性高分子材料板块产品售价上调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导致本报告期净利润比上年同期降低。

  预计2016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30,000万元-33,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5%-34.47%

  1、2016年度,中国大连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筹划并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收购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下属的七家标的公司之标的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2016年10月24日,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批复(证监许可[2016]2412号)。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中收购的标的资产已于2016年12月14日工商登记手续办理完成,相关权益已归属大连国际。公司的主营业务发生了变更,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发生根本改观,盈利能力大幅提高。2、鉴于公司于2016年12月17日发布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之标的公司资产过户完成的公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本期合并报表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按照“反向购买”的处理原则进行编制。

  1、2016年度,中国大连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筹划并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收购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下属的七家标的公司之标的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2016年10月24日,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批复(证监许可[2016]2412号)。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中收购的标的资产已于2016年12月14日工商登记手续办理完成,相关权益已归属大连国际。公司的主营业务发生了变更,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发生根本改观,盈利能力大幅提高。2、鉴于公司于2016年12月17日发布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之标的公司资产过户完成的公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本期合并报表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按照“反向购买”的处理原则进行编制。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的根本原因是:1、与上年同期相比,本期公司对船舶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存货没有计提大额减值准备;2、本期公司房地产业务销售良好、按进度确认了新西兰地产项目收入。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的根本原因是:1、与上年同期相比,本期公司对船舶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存货没有计提大额减值准备;2、本期公司房地产业务销售良好、按进度确认了新西兰地产项目收入。

  预计2016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 万元—100 万元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1、与上年同期相比,本期公司对船舶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存货没有计提大额减值准备;2、本期公司房地产业务销售良好、按进度确认了新西兰地产项目收入。

  预计2016年1-6月基本每股盈利盈利:约 0.0003 元—0.003 元

  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的根本原因是:1、与上年同期相比,本期公司对船舶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存货没有计提大额减值准备;2、本期公司房地产业务销售良好、按进度确认了新西兰地产项目收入。

  预计2016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万元—5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6.41%-99.64%

  2016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受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公司远洋运输船舶租金同比大幅下滑所致。

  2016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受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公司远洋运输船舶租金同比大幅下滑所致。

  预计2015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000万元至-82,000万元,同比上年变动幅度在-1,179.68%到-1,193.01%范围内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2015年上半年公司对远洋运输船舶资产和房地产存货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预计公司2015年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预计2015年1-12月每股盈利-2.62元/股至-2.65元/股,同比上年变动幅度在-1,191.67%到-1,204.17 %范围内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2015年上半年公司对远洋运输船舶资产和房地产存货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预计公司2015年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预计2015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1,000 万元至8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变动-1,259.75%至-1,245.6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2015年上半年公司对远洋运输船舶资产和房地产存货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预计公司2015年1-9月份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预计2015年1-9月每股盈利亏损:2.62元-2.65元,比上年同期变动-1,252.17%至-1,239.1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2015年上半年公司对远洋运输船舶资产和房地产存货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预计公司2015年1-9月份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预计201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1,000 万元至82,000万元

  1、近年来,国际航运市场和国内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特别是2015年以来,公司远洋运输租金收入和房地产销售价格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公司201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首次出现较大亏损,同时国际远洋船舶市场行情报价深幅下跌,公司远洋运输船舶固定资产和房地产存货出现非常明显的减值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公司对上述资产进行了资产减值测试。依据资产减值测试结果,公司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19,000万元(其中:远洋运输船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约100,000万元,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约19,000万元),并计入公司上半年合并利润表,影响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约-75,000万元。2、主要受公司远洋运输业务和房地产业务影响,除上述减值事项外,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6,000万元至7,000万元。

  1、近年来,国际航运市场和国内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特别是2015年以来,公司远洋运输租金收入和房地产销售价格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公司201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首次出现较大亏损,同时国际远洋船舶市场行情报价深幅下跌,公司远洋运输船舶固定资产和房地产存货出现非常明显的减值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公司对上述资产进行了资产减值测试。依据资产减值测试结果,公司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19,000万元(其中:远洋运输船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约100,000万元,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约19,000万元),并计入公司上半年合并利润表,影响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约-75,000万元。2、主要受公司远洋运输业务和房地产业务影响,除上述减值事项外,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6,000万元至7,000万元。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及别的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

上一篇:山东青岛:“木匠讲堂”学技术

下一篇:西安市预拌混凝土行业2024年发展状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