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安全是电瓶车行业的头等大事。电瓶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兼顾出行安全和使用便利,不仅能更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也将加快电瓶车行业高水平发展步伐。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日前对外发布,在安全性和实用性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兼顾出行安全和使用便利,不仅能更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也将加快电瓶车行业高水平发展步伐。
电瓶车是贴近民生的大行业。由于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电动自行车慢慢的变成为人们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基础通工具。我国是电瓶车生产、消费大国,截至2024年底,电瓶车社会保有量约4亿辆,且年产量和市场规模增速迅猛。电瓶车行业涉及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零部件制造以及整车组装等多个环节,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2024年,我国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热销海外市场,出口值首次突破400亿元,显示出海外市场的强劲需求。
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风险隐患。最突出的莫过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电瓶车引发火灾事故。表面看,原因包括电池故障、电瓶车线路老化破损、充电器不符合规定标准等,归根结底在于行业整体质量保障能力依然偏弱。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缩减检验测试的项目,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不合格;相关监管仍待加强,不少车辆存在违规生产改装情况,其最高车速、蓄电池电压、电动机功率等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成为安全事故重要诱因。
跑得快更要跑得稳。质量和安全是电瓶车行业的头等大事。从新国标细则看,减少塑料件使用、强化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是为了延缓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燃烧强度,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释放量;严格限制电机最高转速等关键参数,是要确保车辆无法超速行驶;缩短车辆制动距离,将降低碰撞事故发生风险;鼓励安装后视镜,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新国标还从技术上大幅度提高非法改装门槛,以逐步减少乃至杜绝改装行为。
标准不能与需求脱节,安全也要兼顾实用。近年来,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加快,出行半径扩大,部分电瓶车违规改装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为此,新国标适当放宽了个别对安全性影响不大的指标,比如提高铅蓄电池车型重量上限,不再强制电瓶车一定要具有脚踏骑行功能,还鼓励安装后视镜等。这些举措将提升产品实用性,节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性价比更高、续航里程更长、使用体验更好的产品。
新国标将有效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我国有700多家电瓶车生产企业,存在“散、乱、差”局面,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弱、质量保障能力不够、产品抽检合格率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新国标对整车及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检验测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正是要推动企业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装备,完善生产的全部过程质量监控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通过规模化生产不断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逐步淘汰不具备质量控制能力的作坊式企业,从而提升行业集中度。